胰島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貝斯特首先發(fā)現(xiàn)。1922年開始用于臨床,使過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中國科學院腎病檢測研究所主治直至80年代初,用于臨床的胰島素幾乎都是從豬、牛胰臟中提取的。不同動物的胰島素組成均有所差異,豬的與人的胰島素結構最為相似,只有B鏈羧基端的一個氨基酸不同。80年代初已成功地運用遺傳工程技術由微生物大量生產人的胰島素,并已用于臨床 。
1955年英國F.桑格小組測定了牛胰島素的全部氨基酸序列,開辟了人類認識蛋白質分子化學結構的道路。1965年9月17日,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力的結晶牛胰島素,它是第一個在實驗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質,稍后美國和聯(lián)邦德國的科學家也完成了類似的工作。
70年代初期,英國和中國的科學家又成功地用X射線衍射方法測定了豬胰島素的立體結構。這些工作為深入研究胰島素分子結構與功能關系奠定了基礎。人們用化學全合成和半合成方法制備類似物,研究其結構改變對生物功能的影響;進行不同種屬胰島素的比較研究;研究異常胰島素分子病,即由于胰島素基因的突變使胰島素分子中個別氨基酸改變而產生的一種分子病。這些研究對于闡明某些糖尿病的病因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胰島素是由胰臟內的胰島β細胞受內源性或外源性物質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激素。胰島素是機體內唯yi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外源性胰島素主要用來治療糖尿病。
胰島素抵抗、脂肪分解和肝臟葡萄糖生成(HGP)的不斷增加是2型糖尿病的標志。
此前,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外源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1 (FGF1)在脂肪FGF受體(FGFR) 介導的外周傳遞具有強大的抗糖尿病作用。然而,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近日,研究人員又有新發(fā)現(xiàn)。發(fā)表在《Cell Metabolism》,標題為“FGF1 and insulin control lipolysis by convergent pathways"的文章,報道了FGF1通過抑制脂肪脂解來急性降低HGP。
在分子水平上,F(xiàn)GF1通過激活磷酸二酯酶4D (PDE4D)抑制camp -蛋白激酶a軸,PDE3B機制上將其與胰島素的抑制作用分開。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Ser44是PDE4D中一個由fgf1誘導的調節(jié)性磷酸化位點,該位點被快速進食周期所調節(jié)。這些發(fā)現(xiàn)建立了FGF1/PDE4通路作為脂肪- hgp軸的替代調節(jié)因子,并確定FGF1為脂肪酸穩(wěn)態(tài)的未知調節(jié)因子。
FGF1 誘導胰島素抵抗糖尿病小鼠持續(xù)地降低血糖,這種*的能力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或許是一條非常有前景的治療方法。